这本书不是教大家写作技巧的,它比较强调写作前的准备。
写作的困难是什么,是你对着一张白纸难以下手,不知道写什么,或是写的过程很困难,因为你在绞尽脑汁靠记忆在写作。此时想象如果你有一个素材库,里面包含了文章的观点、论点,你要做的只是对素材的组织,那是不是很容易呢,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在讲如何构建这么一个素材库,即卡片笔记盒。
似乎听起来很简单,就是做笔记然后放入到卡片盒中,但是卡片盒中的笔记与一般的笔记不同,它强调笔记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才有意义,因此特别重视笔记与笔记之间的联系,只是将笔记堆积起来没有意义,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无法内化为我们的学问。在我们每次向笔记盒中插入一条笔记时,我们都需要去思考这条新的笔记与已有笔记系统之间的联系,并且建立这种联系,随着笔记盒中的笔记随来越多,笔记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威力巨大的知识系统,它将成为你的第二大脑。
为什么要这么强调联系,因为单独的看一个东西没有意义,除非是参加竞答比赛。只有当我们的知识形成系统的时候,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才会深刻,并且很难遗忘,甚至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,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下,我们可以很快的接受并理解这些新知识。
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,我们一定要学会去理解它,只有理解了才能将它纳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,这就强调我们在学习时要思考,而不是死记硬背,死记硬背只能应付临时的测验。因此一些学习的习惯也是毫无意义的,比如在书中划线,这种行为并不能促进我们进一步的思考;上课时抄板书,真不如上课时认真听讲,下课后凭借自己的理解尽可能的写一遍。
在学习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呢?记笔记要求用自己的话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复述一遍,而不是对读到的内容进行摘抄,有两个原因:1. 笔记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的,我们读到的内容是存在于书上的上下文中的,我们要将其构建于我们笔记的上下文中;2. 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,只有在我们对这段内容理解了之后才能写出来的,这就要求我们会不断的思考。
这个要求其实与费曼学习法有异曲同工,费曼学习法讲究的是以教为学,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到的知识教会给别人,更近一步,这个人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,那就说明你对这些内容理解的非常深刻。因此在写作时你想象你在试图教会这么一个人,如果不能通俗易懂的讲明白,就不能说你的理解是深刻的,当然对于记笔记这个要求可以降低一些,想象这个人是未来的你,在你已经忘记这些内容的情况下,看到这段文字时能否清楚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。
巧的是我个人正反两个案例都有,机械的摘抄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。
在刚上大学时,由于课程很难,我学习非常的费力,往往我看完一遍书之后,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,所以当时就觉得我需要做笔记,我那时为每门科目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,形式感很足,不过那时的我做笔记的方法一般就是抄一遍 PPT。明显这种机械的摘抄,没有任何的作用,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,只能说感动了自己。当时我也不是没有反省过,抄 PPT 有用么,有这功夫不如将 PPT 打印下来,回去慢慢看,跟你抄的也差不多,所以中间也停过一段时间,但是没有找到更好的破局之法,然后又去抄 PPT 了。
后面接触了编程,你知道在程序员之间都比较流行写博客,写了几篇有关于编程的博客之后,觉得的确不错,就开始在学习《数字信号处理》时也以写博客的形式来记笔记,一个学期过后,我写了大约 20 多篇文章,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的,而不是对书本的摘抄,当我写完这些文章的时候,真的就感觉自己对这门课通透了,并且在写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疑惑,这促进我不断的思考,不断的寻找答案,这使得我对这门课有非常多自己个人的见解。这门课考试的时候,我思路特别的顺畅,很快我就写完了,并提前交卷,虽然没有满分,但是我自认为这门课我学的非常的好。
从此我意识到了写作对思考的重要,并改变了学习方法,那就是以写为学。
《荀子》说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莫,谓学问也”,学问是需要不停的琢磨的,我们对知识反复的推敲打磨,才能形成自己的学问。但是如果仅仅是在脑中进行,却是有非常大的难度,因为大脑它容量和算力有限,且有时也不可靠,时不时会遗漏掉一些细节,甚至有时还能产生幻觉,给你无中生有。为了更好的打磨我们的知识,我们有必要把脑中的知识形成文字,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打磨,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想法,从而形成我们的学问。
我们在脑中想一个问题时,却怎么也捋不清楚,此时我们有必要把这个想法写下来,或在写的过程中,或在阅读了已有的文字后,我们的大脑也在不停地思考,然后我们也会不停地调整文字,这个思考写作的过程不断的交替进行,慢慢地这个想法不断的成熟,从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学问。
从一个稍大的角度看,写作不仅仅是思考的结果,甚至它就是思考本身,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,写作在纸上,思考在脑中,二者不停的交换信息,使想法得以完善。很难想象没有写作的思考,能想出什么高深的学问。
卢曼是卡片盒笔记法的创始人,他一生写了 58 本书和百篇文章,十分的高产,秘诀就是这套卡片盒笔记法。他将笔记分为了三类:闪念笔记、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。闪念笔记记录的是一些突然的想法,闪过的灵感,我们要及时的记录下来;文献笔记是你阅读一些文献时,看到感兴趣或者值得记录的内容,结合文献的上下文写下你的想法,形成文献笔记;永久笔记是最重要的,它才是放在卡片盒中的笔记,它一般是在上面两种笔记之上形成的,通过定期的回顾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(最好是在忘记为什么记之前),在此之上完善自己的想法,形成永久笔记放入到我们的笔记盒中,当然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,可以直接做永久笔记,要注意,在放入到卡片盒中时,一定要思考与已有笔记的联系,并建立这种联系。
以卡片的形式记笔记有个好处是它够小,记一张卡片笔记花不了很长的时间。一个大的任务所花的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久,即使每天积累十分钟,经过一定时间后,也会有很大的进展,但是现实是,很长一段时间过后,进展甚微,因为这个任务太大了,大到让我们恐惧,以至于没有做的欲望。如果使用卡片笔记法,因为写一张卡片不需要很久,可能也就十分钟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松的做到,所以每天写个几张卡片问题不大,日积月累,我们的卡片盒会越来越强大。
综上,卡片盒笔记法实践起来并不复杂,总结要点如下:
- 要勤做笔记,笔记盒中笔记数量越多,威力越强大,如果读完一本书,没有做任何的笔记,这本书就相当于白读。
- 不要摘抄书中的内容,要用自己的话,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复述一遍,这样才能融于我们的知识体系,以费曼学习法的要求去写,至少保证再过一段时间后自己能看懂。
- 在形成新的永久笔记时,要思考新笔记与已有知识体系的联系,正是这种联系的存在,使得我们笔记越多,我们的笔记盒越来越强大,否则仅是笔记的简单堆叠,笔记越大越显杂乱